印順導師略譜


(以農曆為記年月為主)

▍ 清光緒32年(1906),1歲

  • 3月12日(清明節前一天),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之農村,取名張鹿芹。從小身病瘦弱。

▍ 宣統3年(1911),6歲

  • 6月,進私塾就讀。

▍ 民國1年(1912),7歲

  • 隨父親到新倉鎮,先讀私塾,後入初等小學。

▍ 民國4年(1915),10歲

  • 冬天,初等小學畢業。

▍ 民國5年(1916),11歲

  • 在家自修半年,秋天插入硤石鎮公立開智高等小學,寄宿在學校裡。

▍ 民國7年(1918),13歲

  • 夏天,畢業於開智高等小學。
  • 秋天,開始在一位中醫師家裡讀書,老師(醫師)並沒有教導,而只是自己學習。

▍ 民國10年(1921),16歲

  • 在中醫師家裡讀書直到今夏,興趣傾向學仙,父親不希望再這樣下去,於是要導師到小學裡去教書。
  • 專心於自己的閱讀,但已從丹經、術數,而轉到《老子》、《莊子》;《舊約》、《新約》。

▍ 民國14年(1925),20歲

  • 讀到馮夢禎的〈莊子序〉:「然則莊文郭注,其佛法之先驅耶」,而引起了探索佛法的興趣。
  • 此後,於商務印書館之目錄中發現佛書目錄,因此購得《中論》等書。由於閱讀《中論》,使導師領略到佛法之高深而嚮往不已!

▍ 民國17年(1928),23三歲

  • 清明後八日(閏2月23日),慈母不幸在不到四天的卒病中去世,引起導師內心極大震動,悲痛不已。
  • 九月,叔祖父逝世。

▍ 民國18年(1929),24歲

  • 導師經四、五年的閱讀思惟,發現了佛法與現實佛教界間的距離,所理解到的佛法與現實佛教界差距太大,引起了內心之嚴重關切,因此發願云:「為了佛法的信仰,真理的探求,我願意出家,到外地去修學。將來修學好了,宣揚純正的佛法。」
  • 4月27日,父親逝世。
  • 一年多來,一直在求醫求藥,辦理喪事,似乎人生只是為此而忙碌。內心的沈悶抑鬱,在近年來佛法的熏習下,引發導師出家的決心。

▍ 民國19年(1930),25歲

  • 5月,報上刊出大幅廣告──「北平菩提學院招生」。這一消息,如昏夜明燈,照亮了導師要走的前途,下定決心進行出家的計劃。通信應考北平「菩提學院」,題為〈佛法以離苦得樂為目的論〉,得到的覆信是:「考試及格,准予入學」。
  • 閏6月29日晨,踏上了離家(浙江省海寧縣)出家,充滿光明遠景,而其實完全不知前途如何的旅程。
  • 因菩提學院開學一事告吹,舟車輾轉到達普陀山之福泉庵。
  • 10月11日,在福泉庵依止清念和尚座下落髮出家,法名印順,號盛正。並依普陀山的習俗,禮昱山上人為義師父。月底到天童寺受戒,戒和尚為圓瑛老和尚。

▍ 民國20年(1931),26歲

  • 2月,得到恩師清念和尚的同意與資助,前往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求法。
  • 撰寫〈抉擇三時教〉、〈共不共之研究〉、〈評破守培上人讀唯識新舊不同論之意見〉,為導師寫作之始。
  • 8月初,受閩南佛學院代院長大醒法師命,前往鼓山湧泉佛學院教課。在鼓山,禮見了當代的名德──虛雲與慈舟二老。

▍ 民國21年(1932),27歲

  • 上學期,應大醒法師之命為同班同學講授《十二門論》。
  • 夏天,警覺到應該自求充實。
  • 初秋,住到佛頂山慧濟寺的閱藏樓看藏經。雖然清苦些,但卻是導師出家以來所懷念為最理想的自修環境。
  • 撰〈佛法之危機及其救濟〉。

▍ 民國22年(1933),28歲

  • 仍在佛頂山閱藏。
  • 11月,撰寫〈普陀讀經隨筆〉。
  • 撰〈答守培法師駁評破讀唯識新舊二譯不同論後之意見〉。

▍ 民國23年(1934),29歲

  • 1月,為了閱覽三論宗的章疏,到武昌佛學院半年。新年期間曾前往雪竇寺,第一次禮見了太虛大師。
  • 撰〈三論宗傳承考〉、〈中論史之研究〉、〈清辨與護法〉。
  • 6、7月間,奉太虛大師之函,前往閩南佛學院授課《三論玄義》。

▍ 民國24年(1935),30歲

  • 1月,回到佛頂山繼續閱藏。

▍ 民國25年(1936),31歲

  • 秋天,完成了全藏的閱讀,心情頓覺輕鬆,歷時足足三年。
  • 抗戰來臨的前夕,一種不自覺的因緣力,使導師東離普陀,走向西方──從武昌而到四川,遠離了苦難,不致於受盡抗戰期間的生活煎熬。而且是,使導師進入一新的領域──新的人事,新的法義,深深的影響了最近幾十年來的一切。

▍ 民國26年(1937),32歲

  • 國曆7月,蘆溝橋對日抗戰開始。國曆8月13日,淞滬的戰爭又起。到國曆12月4日,南京也宣告失守。
  • 撰〈三論宗史略〉。

▍ 民國27年(1938),33歲

  • 5月,武漢也逐漸緊張起來;7月,這才與老同學止安法師經宜昌輾轉到了重慶。
  • 在四川縉雲山的漢藏教理院,遇到了法尊法師,經常作法義之探討,此為修學中之殊勝因緣。
  • 撰〈泛評周繼武居士『起信論正謬』〉。

▍ 民國28年(1939),34歲

  • 授課於漢藏教理院。
  • 秋天,太虛大師從昆明寄來林語堂著《吾國與吾民》,囑其對文中有關不利佛教之處加以評正,因而有〈吾國吾民與佛教〉之作,漢院同學熱心印成小冊,分贈各界,為導師出版的第一本書。
  • 是年,為法尊法師新譯之《密宗道次第廣論》潤文。

▍ 民國29年(1940),35歲

  • 住貴陽大覺精舍,撰寫《唯識學探源》一書,進入了認真的較有體系的寫作,此為導師之佛學著作《妙雲集》當中的第一本寫作。冬天回漢藏教理院,初遇演培、妙欽、文慧諸法師。

▍ 民國30年(1941),36歲

  • 上學期,為演培、妙欽、文慧諸法師講《攝大乘論》,後集成為《攝大乘論講記》。
  • 撰寫有關「人間佛教」思想的第一篇文章〈佛在人間〉。
  • 中秋前夕清晨,在縉雲山病瀉虛脫一小時多,昏迷前默念「南無佛,南無法,南無僧」 以試驗在異樣境界中,自心是否明白。
  • 秋天,演培法師前往四川合江創辦法王學院,禮請印順法師為導師,繼改任院長。因受僧俗讚仰,「印順導師」之名因此而來。
  • 年底,發表〈法海探珍〉,提出大乘三系:「性空唯名」、「虛妄唯識」、「真常唯心」。
  • 撰〈評《精刻大藏經緣起》〉、〈佛教是無神論的宗教〉,將〈行為的價值與生命〉改寫為〈關於有情流轉的業力〉。

▍ 民國31年(1942),37歲

  • 抉擇判別大乘三系,探索大乘思想的流變,撰寫《印度之佛教》,這是導師研究印度佛教思想發展的第一部書,也是代表導師思想的第一部作品。得到學友們的熱心贊助,以「正聞學社」名義,在重慶印行。虛大師讀了之後發表〈議印度之佛教〉;導師則以〈敬答〈議印度之佛教〉〉回應。
  • 開始在四川合江法王學院,為演培法師等人講《中觀論》頌。
  • 撰〈青年的佛教與佛教的青年〉(即〈青年佛教運動小史〉與〈青年佛教參訪記〉)、〈雜華雜記〉,此外尚有由演培法師記錄成書的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》。

▍ 民國32年(1943),38歲

  • 講授《中觀論頌講記》,由演培法師筆記。此書為導師闡釋中觀思想的重要著作。
  • 太虛大師寫〈再議印度之佛教〉;導師撰〈無諍之辯〉敬覆。
  • 與漢藏教理院續明法師等通函討論大乘,後改編為〈大乘是佛說論〉。

▍ 民國33年(1944),39歲

  • 與妙欽法師合編〈中國佛教史略〉。
  • 撰〈空有之間〉回應唯識學者王恩洋〈讀印度佛教書感〉。
  • 法王學院任期三年圓滿,辭退回漢藏教理院。
  • 為漢藏教理院學生講〈阿含講要〉,光宗法師等筆記,此即《佛法概論》一部分的前身。此外講〈政治經濟等與佛法〉,亦由光宗法師筆記成文。
  • 為妙欽、續明等法師講《性空學探源》,由妙欽法師記錄成書。
  • 冬天,《唯識學探源》出版。

▍ 民國34年(1945),40歲

  • 2月起,《海潮音》連載去夏在漢院所講之〈阿含講要〉,太虛大師評為《海潮音》月刊一年來之佳作,發給獎金。
  • 撰〈秦漢之佛教〉。

▍ 民國35年(1946),41歲

  • 秋天,導師從開封回到武院,就設法在漢口出版二十七萬字的《攝大乘論講記》。
  • 在武昌佛學院。法舫法師作〈送錫蘭上座部傳教團赴中國〉,以為印度教融化佛教成大乘;上座部才是佛教嫡傳。導師不同意這一看法,所以寫了〈與巴利文系的學者論大乘〉。
  • 10月,在武昌佛學院世苑圖書館講〈從復興佛教談研究佛學〉。

▍ 民國36年(1947),42歲

  • 1月,在武昌佛學院,撰〈僧裝改革評議〉。
  • 赴杭州教書前,於玉佛寺禮見太虛大師。
  • 3月17日下午1時1刻,太虛大師逝世於玉佛寺之直指軒。眾推導師主編《太虛大師全書》。
  • 5月20日起,與續明法師、楊星森居士於奉化雪竇寺之圓覺軒,編纂《太虛大師全書》。
  • 撰〈太虛大師圓寂百日祭文〉。
  • 編纂《太虛大師全書》期間,仍講學不斷,為續明法師等講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》、《中觀今論》,都由續明法師筆記。
  • 撰〈西湖佛教圖書館緣起〉。
  • 與妙欽法師合編的《中國佛教史略》出版,由上海大法輪書局印行流通。

▍ 民國37年(1948),43歲

  • 3月間,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》,由大法輪書局出版。
  • 5月30日,《太虛大師全書》編纂完成,共七百萬餘言,計歷時一年又十日。
  • 10月,應閩院性願法師邀請,與剃度恩師念公上人倶為戒壇尊證,這是導師第一次的傳戒因緣。
  • 撰〈佛教之興起與東方印度〉、〈評熊十力的新唯識論〉、〈評新唯識論自序〉、〈佛教的特色〉、〈太虛大師的年號與籍貫〉。

▍ 民國38年(1949),44歲

  • 1月,於廈門南普陀寺成立大覺講社,將前著〈阿含講要〉補充改編為《佛法概論》,為講社同學講說。
  • 6月,應法舫法師之促,乃與續明、常覺、廣範諸法師,離廈赴香港。抵港後,住大嶼山寶蓮寺,中秋後移住香港灣仔佛教聯合會;10月初,移住新界粉嶺的覺林,開始《太虛大師年譜》的編寫。
  • 10月中,得妙欽法師之助,在港出版《佛法概論》。

▍ 民國39年(1950),45歲

  • 這一年,在香港出版了七本著作,分別為: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》、《中觀今論》、《評熊十力的新唯識論》、《青年佛教與佛教青年》、《性空學探源》、《大乘是佛說論》、《太虛大師年譜》。
  • 日本大正大學牛場真玄教授,就《中觀今論》內容作部分翻譯,向日本學術界介紹。
  • 為演培、續明等法師講《大乘起信論》,並由演培、續明法師記錄成書為《大乘起信論講記》。
  • 撰〈佛滅紀年抉擇談〉、〈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〉、〈中觀大乘的根本教義〉、〈《異部宗輪論語體釋》序〉、〈從學者心行中論一乘與三乘〉。

▍ 民國40年(1951),46歲

  • 移住新界九咪半的淨業林,同住者有演培、續明、常覺、仁俊、悟一諸法師。
  • 是年,出版了《佛滅紀年抉擇談》、《淨土新論》、《大乘起信論講記》三本著作。
  • 為淨業林住眾講《勝鬘經》,由演培、續明法師記錄成《勝鬘經講記》。
  • 導師想寫一部《西北印度之論典與論師》,並開始著筆,斷斷續續的寫了一些。

▍ 民國41年(1952),47歲

  • 住淨業林。為住眾講「人間佛教」──〈人間佛教緒言〉、〈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〉、〈人性〉、〈人間佛教要略〉。以上四篇,由仁俊法師筆記。虛大師說「人生佛教」意在對治重死、重鬼的中國佛教;導師則認為天(神)化亦嚴重影響到佛教發展,故明確地表達對人間佛教的看法。
  • 是年,出版了《中觀論頌講記》,《勝鬢經講記》。再版《佛法概論》、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》。
  • 夏天,當選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,後又被推為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分會會長。
  • 撰〈法句經序〉。
  • 秋天,應中國佛教會之邀為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二屆大會代表,7月中旬到臺灣。
  • 8月,代表團由章嘉大師任團長,與趙恆惕、李子寬、李添春等一行五人前往日本。
  • 9月,受聘為善導寺導師。
  • 撰〈華譯聖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〉、撰〈略說罽賓區的瑜伽師〉、〈廣大的易行道〉。
  • 原任《海潮音》雜誌社社長之大醒法師於圓寂,撰〈大醒法師略傳〉。

▍ 民國42年(1953),48歲

  • 1月,接《海潮音》社長。
  • 國曆10月18日,新竹福嚴精舍竣工,舉行落成開光典禮。
  • 講說撰寫豐富,包括:〈序佛教時論集〉、〈中國佛教前途與當前要務〉、〈學佛三要〉、〈佛法與人類和平〉、〈信心及其修學〉、〈自利與利他〉、〈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〉、〈慈悲為佛法宗本〉、〈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〉、〈覺醒吧!佛教兄弟們〉、〈佛書編目議〉、〈論三世因果的特勝〉。
  • 冬天,導師主持善導寺的彌陀佛七,每日開示,記錄並出版為《念佛淺說》。

▍ 民國43年(1954),49歲

  • 國曆1月22日,導師赴樂生療養院探視病患,勉眾先做到身苦心不苦,進而身心俱不苦,並贊助該院建修佛堂。
  • 年初,在善導寺講而追記為文的,有〈我之宗教觀〉、〈生生不已之流〉、〈一般道德與佛化道德〉、〈解脫者之境界〉。
  • 於新竹福嚴精舍撰〈以佛法研究佛法〉、〈點頭頑石話生公〉、〈我懷念大師〉、〈佛法有無「共同佛心」與「絕對精神」〉、〈祝「佛教青年」〉、〈我對慈航法師的哀思〉、〈大乘經所見的中國〉。
  • 於臺北善導寺講〈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〉,由唯慈記錄成文。撰《成佛之道.偈頌》、〈我怎樣選擇了佛教〉、〈大乘三系的商榷〉、〈讀「大乘三系概觀」以後〉。
  • 秋天,講《藥師經》,並由常覺、妙峰記錄為《藥師經講記》。
  • 冬天,增建福嚴精舍部分房舍。
  • 年底,應性願法師之邀赴菲律賓弘法。

▍ 民國44年(1955),50歲

  • 撰〈新年應有新觀念〉。
  • 出版《藥師經講記》。
  • 國曆2月3日起,在馬尼拉大乘信願寺說法七天,講題為〈佛教的財富觀〉、〈信教與信仰佛教〉、〈懺悔的真義〉、〈從人到成佛之路〉分別由蔡小娟、賢範、明道等三人記錄成文。
  • 在馬尼拉佛教居士林、宿務華僑中學說法,講題為〈為居士說居士法〉、〈生死大事〉、〈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〉、〈切莫誤解佛教〉,由明道居士記錄成文。
  • 4月初返臺,於臺北善導寺講〈菲律賓佛教漫談〉,由常覺、妙峰記錄成文。
  • 在新竹福嚴精舍,為學眾講〈學佛之根本意趣〉,印海記。〈慧學概說〉、〈菩提心的修學次第〉,常覺記。歲末,因病在臺北靜養,與常覺等閒談,常覺記為〈福嚴閒話〉。這一年寫作不多,僅有〈欲之研究〉、〈佛缽考〉等。

▍ 民國45年(1956),51歲

  • 國曆3月4日,接受善導寺之聘,晉山任住持,五百餘人觀禮。
  • 寫了〈從一切世間樂見比丘說到真常論〉、〈龍樹龍宮取經考〉。〈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關係〉,是應《中國佛教史論集》徵文而寫的。

▍ 民國46年(1957),52歲

  • 國曆1月27日,導師之剃度恩師清念上人,吉祥入滅於新加坡之海印寺,得戒臘六十四,世壽八十二。眾議先安奉於臺灣福嚴精舍。
  • 5月7日,赴泰國紀念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年。先抵香港,9日抵達曼谷,參加自12日至18日的佛紀慶典。20日拜會泰國總理鑾披汶。24日前往金邊,於高棉停留五天。6月7日下午返國。
  • 7月,於善導寺講〈泰國佛教見聞〉,常覺記。
  • 9月6日,導師不忍尼眾失學,成立新竹女眾佛學院,導師任院長。
  • 9月15日,辭卸善導寺住持。
  • 這年的寫作,有〈美麗而險惡的歧途〉,〈太虛大師菩薩心行的認識〉,〈教法與證法的信仰〉,〈北印度之教難〉,〈舍利子釋疑〉。並應星洲彌陀學校的請求,編寫〈佛學教科書〉十二冊。下學期為福嚴精舍同學講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,作〈楞伽經編集時地考〉。

▍ 民國47年(1958),53歲

  • 2月2日,撰〈清念上人傳〉,迎清念上人舍利入福嚴精舍塔院供奉。
  • 夏天,前往菲律賓馬尼拉,為性願老法師賀壽,撰〈祝性願老法師七秩大壽〉。抵菲後,在信願寺講《藥師經》、〈須彌山與四洲〉、〈佛化音樂應有的認識〉。
  • 冬,應善導寺住持演培法師之請,在善導寺講:〈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〉,〈佛教之涅槃觀〉,〈修身之道〉,都由慧瑩筆記。這一年,寫了〈宋譯楞伽與達摩禪〉,〈論佛學的修學〉。
  • 後被推任為性願寺及華藏寺聯合上座(住持),任期自民國48年到50年。

▍ 民國48年(1959),54歲

  • 去年年底,到王田善光寺度舊年,才完成了《成佛之道》。這部書,起初(民國43年)在善導寺共修會,編頌宣講;46年下學期,又增補完成,作為新竹女眾佛學院講本,又為偈頌寫下簡要的長行解說。到這一年的年初才脫稿。
  • 12月,寫〈發揚佛法以鼓鑄世界性之新文化〉。

▍ 民國49年(1960),55歲

  • 為鄧翔海居士等講《楞伽經》。講此經已三次,因緣不具足,沒有成書,僅留有《楞伽經》的科判──五門、二十章、五十一節。
  • 赴菲律賓,促成能仁學校之成立。
  • 夏天,慧日講堂動工。
  • 秋天,《成佛之道》出版。本書以「五乘共法」,「三乘共法」,「大乘不共法」,統攝一切佛法,開顯由人而成佛的正道。在導師寫作中,廣為流通的一部著作。

▍ 民國50年(1961),56歲

  • 1月24日,慧日講堂舉行落成啟用。
  • 撰〈〈『律宗教義及其紀傳』序〉、〈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〉、〈論部之不同名稱及其意義〉、〈迦旃延尼子與發智論〉、〈佛教與教育〉、〈佛教文藝大師馬鳴菩薩〉、〈佛陀跋陀羅傳來的禪門〉。
  • 應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吳兆棠博士之請,於教育研究所介紹佛法對「心」之心理學及哲學之意義,每週一次,五次而畢。

▍ 民國51年(1962),57歲

  • 夏,講《大寶積經.普明菩薩會》於臺北慧日講堂,後追記而寫成《寶積經講記》。
  • 9月底,在慧日講堂啟建藥師法會,每日開示,能度記為〈東方淨土發微〉。
  • 撰〈五戒之原理及其實踐.綱目〉、〈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序〉、〈論真諦三藏所傳的阿摩羅識〉。
  • 12月26日,在國立臺灣大學融融社講〈佛學的兩大特色〉、〈大乘空義〉、〈一代耆德.邈兮難尋〉。

▍ 民國52年(1963),58歲

  • 1月5日,泰國宗教廳特派僧伽訪問團來華,一行四人訪導師於慧日講堂。
  • 7月,盂蘭盆法會期間,講〈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〉,能度記。
  • 冬季,講天親菩薩所造《往生淨土論》(本名《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》),後由顧法嚴記,名《往生淨土論講記》。
  • 出版〈修身之道〉。

▍ 民國53年(1964),59歲

  • 3月,於慧日講堂講彌勒菩薩造的《辨法法性論》,後由黃宏觀記錄,成《辨法法性論講記》。
  • 辭退慧日講堂住持,改由印海法師繼任。
  • 4月8日,釋尊誕辰,在嘉義妙雲蘭若掩關,恢復內修生活。閱覽日譯的《南傳大藏經》;然後對〈西北印度之論典與論師〉的部分寫作,擴充為《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》,進行改寫。
  • 掩關時,聽聞李炳南老居士領導蓮社同仁,發起建立菩提醫院。這在此時的佛教界是難得的好消息,導師遂與演培法師、續明法師洽商,決定以五十萬元,樂助菩提醫院建院經費。
  • 9月,《寶積經講記》出版。
  • 這一年的寫作,有〈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〉;關中寫的〈論提婆達多之破僧〉、〈阿難過在何處〉、〈佛陀的最後教誡〉。

▍ 民國54年(1965),60歲

  • 日僧藤吉慈海教授由竹山達超法師陪同來訪,與導師論淨土教義。其後,藤吉慈海教授於日本印度學佛教學大會上,向日本學術界介紹《淨土新論》。
  • 春天,張澄基博士來關中相訪,代中國文化學院帶來聘書,請任大學部哲學系教授。
  • 掩關期間,撰寫〈王舍城結集之研究〉、〈論毘舍離七百結集〉、〈僧衣染色的論究〉。
  • 4月8日,出關。雖掩關只有一年,但又將進入法義深觀的另一境界。應允前往中國文化學院執教。
  • 夏天,在臺北慧日講堂,講《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》偈頌,後由楊梓茗記錄為《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偈頌講記》。
  • 10月起,住慧日講堂,開始在文化學院授「佛學概論」及「般若學」,計一年。為我國第一位在大學教授的比丘。

▍ 民國55年(1966),61歲

  • 3月,黃陳宏德建報恩小築落成,禮請長期駐錫。
  • 4月30日,續明法師圓寂於印度加爾各答醫院,撰〈悼念續明法師〉。
  • 11月1日,臺中菩提醫院所建之太虛大師紀念館落成,前往剪綵,撰〈太虛大師傳略〉。

▍ 民國56年(1967),62歲

  • 前教育部長張其昀創中華學術院,網羅國內外具有人文教育、自然科學等權威人士,置哲士及議士,聘導師為該院哲士。
  • 撰〈略論虛大師的菩薩心行〉、〈談入世與佛學〉。

▍ 民國57年(1968),63歲

  • 6月,四十五萬字的《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》鉅作出版。張曼濤教授評論「已超過了國際上某些阿毘達磨學者」。

▍ 民國58年(1969),64歲

  • 年初,於新加坡講〈佛教是救世之仁〉、〈人心與道心別說〉、〈《勝鬘夫人經講記》序〉。
  • 秋,香港韋兼善教授來謁導師,為《英譯成唯識論》請序,撰〈英譯成唯識論序〉。
  • 9月15日,離報恩小築返妙雲蘭若安住。
  • 冬,開始編集《妙雲集》,到62年秋末,經四年而全部出版。

▍ 民國59年(19770),65歲

  • 3月初,應嘉義天龍寺心一和尚的禮請,傳授在家五戒與菩薩戒,並主持大殿重修落成典禮。
  • 撰寫〈精校燉煌本壇經〉、〈神會與壇經〉。

▍ 民國60年(1971),66歲

  • 自傳《平凡的一生》,記錄一生出家、修學、弘法之因緣。書中自述道:「對佛法的真義來說,我不是順應的,是自發的去尋求、去了解、去發見、去貫通,化為自己不可分的部分。我在這方面的主動性,也許比那些權力宣赫者的努力,並不遜色。但我這裡,沒有權力的爭奪,沒有貪染,也沒有瞋恨,而有的只是法喜無量。隨自己夙緣所可能的,盡著所能盡的努力」。導師為自己一生所追尋的方向,作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註解。
  • 3月,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》出版。導師以為:「佛教聖典成立的實際情形,應有合理的正確認識。惟有能理解聖典集成的實際情形,才能理解巴利聖典及與之相當的華文聖典的真正意義。對『佛法』、『大乘佛法』、『秘密大乘佛法』的聖典,才能給予肯定,肯定其在佛法中的意趣與價值。」因此,導師決定寫出這一部五十六萬字的《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》。
  • 6月,二十八萬字的《中國禪宗史》出版。年底,日本學者牛場玄真,將此書譯成日文。
  • 秋天8月間,在嘉義妙雲蘭若因血壓過低而跌倒。1月初,經診斷為小腸栓塞,病情急劇。二度手術後,於國曆12月10日出院返回慧日講堂。
  • 大病似乎好了,其實還有二個問題:一、住院期間,長期整天注射,右手患有嚴重的風濕關節炎。採用土方治療,製一隻雙層衣袖,置入浸透薑汁風乾後的棉花,不論白日晚上、天冷天熱,一直戴在右臂上,並經常輕微運動,經一年多時間,才完全痊癒。二、腸部手術後,雖飲食睡眠如常,卻愈來愈瘦,吃飯睡覺虛汗淋漓,經常感到搖搖欲倒。

▍ 民國61年(1972),67歲

  • 7月29日,接獲日本牛場真玄先生來函敦請以《中國禪宗史》日譯本向大正大學申請博士學位。
  • 7、8月間,身體病情惡化,幸得張禮文居士治以扶陽之方,轉危為安。

▍ 民國62年(1973),68歲

  • 國曆1月24日,應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之請,由美國佛教會駐臺譯經院副院長顧世淦陪同,經日本東京飛美靜養。途經日本,晤聖嚴、清度二法師,及吳老擇、梁道蔚二居士。抵美後,住長島菩提精舍靜養,由日常法師隨侍左右。
  • 6月20日,以《中國禪宗史》獲日本大正大學文學博士,此為中國第一位博士比丘。
  • 撰〈為取得日本學位而要說的幾句話〉、〈研究佛法的立場與方法〉。
  • 10月底,因身體虛弱、語音低沈,乃隱居臺中華雨室,不說話,不見客,健康漸趨穩定。

▍ 民國63年(1974),69歲

  • 10月,再住臺中靜養,一病三年,至此身體始漸康復。
  • 開始撰寫《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究》。

▍ 民國64年(1975),70歲

  • 初夏《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之研究》脫稿,此是導師養病期間,閱讀《史記》以排遣,而寫成的唯一一部與佛法無關的書。
  • 10月,《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偈頌講記》出版。
  • 開始撰寫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》。

▍ 民國65年(1976),71歲

  • 3月30日,妙欽法師去世,撰〈我所不能忘懷的人〉以誌哀思。
  • 《往生淨土論講記》出版。

▍ 民國66年(1977),72歲

  • 9月16日赴新加坡,21日抵馬來西亞之吉隆坡,任金馬崙三寶寺傳戒大會之說戒和尚。11月10日返國。
  • 11月10日,在星洲期間,促成演培法師編定《諦觀全集》,為撰〈諦觀全集序〉。

▍ 民國67年1978八),73歲

  • 9月29日,臺北松山寺傳授三壇大戒,禮請導師為得戒和尚。
  • 撰寫〈松山寺同戒錄序〉、〈信在初期佛法中的開展〉。

▍ 民國68年(1979),74歲

  • 2月21日,馬來西亞光宗法師來臺,請導師講解《入阿毘達磨論》,每日約1小時,3月8日圓滿。
  • 撰寫〈《佛法概論》序〉。

▍ 民國69年(1980),75歲

  • 講〈中國佛教的由興到衰及其未來的展望〉,郭忠生記錄。

▍ 民國70年(1981),76歲

  • 5月,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》出版。闡明「大乘佛法」,是從「對佛的永恆懷念」而開顯出來的。這是費了五年的時間,一千三百餘頁的鉅著;再加索引,不下九十萬字。
  • 12月,《如來藏之研究》出版。
  • 在臺北正式成立正聞出版社。
  • 開始編輯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。

▍ 民國71年(1982),77歲

  • 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出版。日本學者水野弘元評此書「遠遠超逾日本學者的論說」。
  • 5月,《辨法法性論講記》出版。
  • 撰〈〈『太虛大師選集』序〉。

▍ 民國72年(1983),78歲

  • 9月,《雜阿含經論會編》(三冊)出版。這是《雜阿含經》與《瑜伽師地論.攝事分》(解說抉擇契經部分)的會編,所費的心力、時間不少。「經」方面,次第倒亂的,缺佚而以餘經編入湊數的,都從研究中改正過來。「論」方面,有有論而沒有經的,經研考而知是出於《中阿含經》,也有屬於《長阿含經》的;也就因此論定為本來是附編於《雜阿含經》,後來才編入《中阿含經》、《長阿含經》的。另外又寫了一篇《雜阿含經部類之整編》(約四萬五千字),附編在卷首。

▍ 民國73年(1984),79歲

  • 4月24日,參加花蓮慈濟醫院動土典禮。

▍ 民國74年(1985),80歲

  • 3月,《遊心法海六十年》出版,是為導師「學法之歷程,及著作的導論」。
  • 7月,十八萬字的《空之探究》出版。導師從「阿含」、「部派」、「般若」、「龍樹」,作一番「空之探究」,以闡明空的實踐性與理論的開展。
  • 國曆四月四日,仁俊、印海、幻生等法師在美國洛杉磯的觀音寺,為導師舉辦祝壽集會,幻生法師並寫成〈一個別具意義的祝壽集會〉一文,作為向導師賀壽之禮。
  • 5月,對寫於民國31年的《印度之佛教》修正文字、改善表式、作附注,準備再版。導師本無意再版本書,但是教界以為本書為印度佛教史的圭臬,抄寫的、複印的、私下出版的版本屢屢出現,於是決定再版,並寫有〈印度之佛教重版後記〉。

▍ 民國75年(1986),81歲

  • 感一生寫作,有人讚歎,有人批判,於是搜集編成《法海微波》一書,作為一生的紀念文章。導師之胸襟,由此可見。

▍ 民國76年(1987),82歲

  • 7月,完成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,導師對印度佛教的發展已寫了不少,但印度佛教演變的某些關鍵問題,尚未作綜合連貫的說明,本書為導師印度佛教發展的結論。

▍ 民國77年(1988),83歲

  • 4月,二十九萬字的《印度佛教思想史》出版。這可說是導師對印度佛教思想發展研究的結論。
  • 7、8月間,忽從一個「心」字中,發見、貫通了印度佛教史上的一個大問題,也就扼要的寫出了三萬多字的《修定──修心與唯心、祕密乘》。

▍ 民國78年(1989),84歲

  • 2月,《修定──修心與唯心、祕密乘》出版。
  • 8月,導師為說明所要弘揚的宗趣,出版《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》。

▍ 民國79年(1990),85歲

  • 國曆1月6日,身體違和。9日經斷層掃描,發現腦部有瘀血,連夜急送臺大醫院。10日凌晨二點手術。2月10日出院,住大甲永光寺,便於昇和醫院診視。

▍ 民國80年(1991),86歲

  • 暑假中,由導師口述,昭慧法師整理的《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》(六萬字)完成。《大智度論》是龍樹所著,鳩摩羅什所譯,是中國漢譯所保存的重要論書,為導師「推重龍樹,會通阿含」的重要依據。
  • 秋天,福嚴精舍重建落成,國曆十月中開光。舉行在家菩薩戒會,由導師、演培法師、真華法師任三師。

▍ 民國81年(1992),87歲

  • 8月,出版《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》。
  • 撰寫〈「印順法師對大乘起源的思考」讀後〉。

▍ 民國82年(1993),88歲

  • 1月,《大度智論之作者及其翻譯》日譯本出版。
  • 4月,《華雨集》五冊全部出版。
  • 自臘月起,雖大病出院不久,開始對成書於二十多年前的《平凡的一生》,進行增補及修正,另成一部增訂本。

▍ 民國83年(1994),89歲

  • 7月,《平凡的一生》(增訂本)出版。
  • 國曆9月6日至29日間,由弟子厚觀法師等人陪同,返普陀山禮祖庭,巡訪廈門南普陀寺閩南佛學院、寧波天童寺、奉化雪竇寺、普陀山、普濟寺、福泉庵、慧濟寺、法雨寺、上海玉佛寺、北京、杭州、海寧;見妙湛老和尚、弟子厚學法師、趙樸初、郭朋諸人。29日,從香港返國。
  • 《平凡的一生》(增訂本)出版。

▍ 民國84年(1995),90歲

  • 國曆4月1日,法鼓山文教基金會、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「印順導師學術座談會」,為導師慶祝九秩壽辰。

▍ 民國85年(1996),91歲

  • 11月10日,演培法師圓寂,作〈永懷學友〉一文。

▍ 民國86年(1997),92歲

  • 國曆1月19日,參加慧日講堂重建落成開光剪綵。
  • 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在新竹縣竹北市正式成立。
  • 正聞出版社正式遷址到新竹縣竹北市。

▍ 民國87年(1998),93歲

  • 5月7日,美國張禮文居士來探望導師,開中藥方。

▍ 民國88年(1999),94歲

  • 國曆9月5日,腹瀉嚴重,住進花蓮慈濟醫院。

▍ 民國89年(2000),95歲

  • 國曆2月5日大年初一,首次在靜思精舍過農曆年,精舍住眾甚覺歡喜。
  • 國曆4月16日,九秩晉五誕辰,於靜思精舍觀音殿舉行慶典。
  • 印順文教基金會於臺灣大學舉辦「印順思想研討會」,會後由正聞出版社出版《印順思想——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》,以慶賀導師嵩壽。
  • 10月11日,長老及導師弟子齊聚華雨精舍,慶賀導師出家七十週年。

▍ 民國90年(2001),96歲

  • 國曆4月5日,福嚴師生舉行金剛法會,以法供養為導師祝壽。正聞出版社發行導師著《人間佛教論集》與大眾結緣。
  • 10月27日,導師贊同福嚴佛學院改制為「大學部四年和研究所三年」。

▍ 民國91年(2002),97歲

  • 國曆1月10日,《印順法師佛學著作集》光碟版第三版製作完成,福嚴佛學院院長厚觀法師及學生長慈法師專程送至臺中華雨精舍,呈給導師。
  • 國曆3月25日,潘煊撰《看見佛陀在人間–印順導師傳》由天下文化出版公司出版。
  • 國曆4月24日,導師嵩壽。正聞出版社發行導師著《中國佛教論集》與大眾結緣。

▍ 民國92年(2003年),98歲

  • 國曆4月13日,導師於臺中華雨精舍歡度九秩晉八壽誕,長老、蓮友與慈濟志工近千人,濟濟一堂。福嚴精舍亦舉行金剛法會,以慶賀導師嵩壽。正聞出版社發行導師著《印度佛教論集》與大眾結緣。
  • 國曆8月,由大愛電視製作之《印順導師傳紀錄片》DVD(全八集,附記錄片文稿)出版。
  • 國曆10月18日,福嚴精舍創建五十周年慶,導師親臨致詞,並參觀福嚴推廣教育班展示的「福嚴五十周年回顧展」。同時,發行《福嚴精舍五十周年紀念特刊》、福嚴簡介VCD光碟、福嚴風景明信片等與大眾結緣。

▍ 民國93年(2004年),99歲

  • 國曆4月24、25日,恭祝導師百歲嵩壽,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、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、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、佛教弘誓學院聯合主辦的「印順長老與人間佛教」海峽兩岸佛教學術研討會,於中央研究院學術活動中心舉行。
  • 國曆4月30日,於新竹福嚴精舍歡度導師百歲壽誕。美國、中國、臺灣各地的長老、法師、教授、學者,海會雲來,盛況一時。福嚴舉行慶祝法會,印行《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祝壽文集》(論文篇、感言篇),並頒發「印順導師百歲嵩壽獎學金」,由導師親自頒獎給學生代表。印順文教基金會發行《印順導師大智度論筆記》光碟版,以法供養為導師祝壽。正聞出版社發行導師著《戒律學論集》與大眾結緣。
  • 國曆5月1日,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、佛教弘誓學院、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與慈濟基金會於花蓮慈濟靜思堂舉辦「國際絲路研究座談會」。
  • 國曆5月1、2日,玄奘大學宗教系(所)、佛青文教基金會、福嚴精舍、慧日講堂、新竹市佛教會、中華佛教比丘尼協會、新竹佛教青年會、覺風佛教藝術文化基金會等共同舉辦為期兩天的「印順導師百歲嵩壽聯合弘法會」。來自海內外的長老、長老尼,感念導師思想啟示、細數導師在新竹的生活點滴,會場充滿回憶感恩之心。
  • 國曆9月25、26日,現代佛教學會主辦,印順文教基金會贊助之「佛教文化與當代世界——慶祝印順導師百歲嵩壽」在臺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舉行。負責籌畫此次大會的陳一標教授在開幕致詞中表示:期盼印老所駐錫過的慧日講堂、福嚴精舍、妙雲蘭若等道場能夠開闢為文化聖地。

▍ 民國94年(2005年),100歲

  • 國曆1月1日,世紀大災難「南亞大海嘯」,導師不以身體之年邁,仍積極響應慈濟賑災活動。導師率先響應捐款,並呼籲大家同發善心。
  • 國曆4月10日,導師發燒住進慈濟醫院檢查,發現心包膜積水。
  • 國曆4月15日,大愛電視製作《印順導師紀錄片》HD動畫出版。潘煊著《法影一世紀:印順導師百歲》出版。
  • 國曆4月20日,印順導師百歲嵩壽。印順文教基金會發行《太虛大師全書》光碟版,以法供養為導師祝壽。正聞出版社發行導師著《菩薩心行略要》與大眾結緣。
  • 國曆4月26日,導師血壓急速下降,醫師緊急為導師作心包膜之積水導引手術。手術本身非常成功,可是,對一位百歲老人而言,體力也是一大負擔,自此之後,身體日漸虛弱。
  • 國曆6月4日(農曆4月28日),由於心臟衰竭,導師百年的危脆色身,於正念寂靜中安詳捨報。

參考書目:

  1. 印順導師(1994),《平凡的一生》(增訂版),臺北:正聞出版社。
  2. 印順導師(1985),《遊心法海六十年》,臺北:正聞出版社。
  3. 印順文教基金會大事記。
  4. 福嚴佛學院,「印順導師福嚴、慧日大事記」。
  5. 潘煊(2005),《法影一世紀:印順導師百歲》,臺北:天下文化。
  6. 《慈濟道侶》。